在晚清这段历史中,恭亲王奕忻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晚清的历史走向。如果没有他与慈禧联手,就不会有“辛酉政变”的发生,也就不会有日后慈禧的“垂帘听政”;如果没有他担当“洋务派”的实际首领,推动满清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就不会有“同治中兴”,清朝的灭亡可能就要提前。
总之,对于满清王朝来说,奕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个人的一生,却是个悲剧。有人曾把他的一生归结为四个字:一生为奴。我以为,这个概括十分准确。
就拿他鼎力相助的慈禧太后来说,一旦她羽翼丰满了,就立即翻脸,一脚把奕忻踢到一边,自己大权独揽,而奕忻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
其实奕忻的悲剧不止于此。他甚至有过两次当皇帝的机会,可惜都生生地错过了。
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忻曾和自己的四哥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竞争储君之位。论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奕忻都要胜奕詝一筹,可糊涂的道光皇帝,最终选择的却是体弱、平庸的奕詝。
道光为何选择奕詝呢?据说,道光皇帝在病重时,曾经召见奕忻和奕詝。在病榻前,道光向他们提问军国大事。奕忻对答入流,而自知见解不如奕忻的奕詝,只是啼哭,未曾回答一个问题。结果,道光反而觉得奕詝孝顺、仁厚。
这一局,奕忻输得实在是冤枉。
错过这一次当皇帝的机会,奕忻其实还有第二次机会。可惜,又错过了。
咸丰皇帝年纪轻轻就病逝后,他的独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没想到,同治皇帝更短命,不到20岁就死了。在死前,据说同治皇帝曾召见自己的师傅李鸿藻,留下朱谕,死后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叔叔——恭亲王奕忻。
可惜,此事被慈禧安插在同治身边的太监所知,密告了慈禧。慈禧大怒,立即召见李鸿藻,逼着李鸿藻交出了朱谕,慈禧把朱谕当面焚毁。
权力欲极其旺盛的慈禧,当然不会允许同治皇帝把皇位传给能干的奕忻——虽然这样于清朝最有利。
慈禧需要大权独握,于是,他选了同治的堂弟、4岁的载湉继位,是为光绪皇帝。
就这样,奕忻错过了第二次当皇帝的机会,而慈禧却得以继续垂帘听政。
咨询电话
187373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