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春の茶博客
扫描关注初入春の茶博客

商务咨询微信

ad

琴鱼和琴鱼茶

初入春の茶博客2017-12-16茶颜观色 3373

  在安徽泾县至宣州十公里处,有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沃野,绕山崖,向东流去。溪旁有一座石山,面溪而卧,石壁高峰向外倾伸,酷像一头张牙舞爪扑向溪水的雄狮,这就是著名的泾县琴高山。一条用青石铺成的小径,依山傍水,直达山顶丛林。山上苍松翠柏,青竹成林,绿影婆娑;山下溪水潺潺,映出了琴高山娇媚多姿的倒影。明代大诗人姜安节一次到此游览时,诗兴大发,吟诗赞曰:“澄潭深见底,当壁奇青空。怪石登苍兕,长桥卧彩虹。溪鱼微似米,野藤乱于蓬。古洞仙人迹,幽遐不可穷。”
  这条溪水就叫琴溪,在琴溪里有一种奇特的鱼叫“琴鱼”。它身长不满一寸,长得细鳞银光,虎头凤尾,重唇四腮,龙嘴鹭目,其味鲜美无比。据传,在唐宋时期,此鱼曾列为贡品,进献给皇帝享用。
  关于琴鱼的由来,在当地民间有很多优美的传说。
  一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一次在徽州游览,经过泾县琴溪时,见琴溪溪水清澈见底,但荡然无物,觉得有煞风景,便从药葫芦里倒出一把大米撒入溪内,又使了一道法术,顷刻间,溪水里的粒粒大米,便变成了成千上万的银光闪闪的不足一寸的小琴鱼。
  二说:晋朝有一位叫“琴高”的隐士,因厌恶当朝腐败,憎恨贪官污吏,来到狮子山山腰的石洞里隐居,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弃于山下的溪水中,年长日久,这些丹渣就变成了一条条的小鱼。后来,琴高修炼得道,骑鲤上天,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山下的石台叫做“琴高台”,溪水取名叫“琴溪”,溪中游荡的那些虎头凤尾的小鱼叫“琴鱼”。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有一诗曰:“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肥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有一诗云:“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由此可见,琴鱼历史悠久,在《泾县县志》中就有很多关于琴鱼的记载。
  说了琴鱼,再说说琴鱼茶。这种奇异的茶,其实是用琴鱼制成,冲泡后当茶饮,故名“琴鱼茶”。
  每年的清明前后,正是捕捞琴鱼的大好时机,当地村民们便用自己编制的竹篓、竹篮,在溪水里捕捞追逐。捕到后便连夜加工处理,因为此鱼娇嫩,若不立即加工,到次日便会鲜味无存。
  制作烘烤琴鱼茶的工艺独特而极为有趣。细心的女人们将刚捞上来的银光闪闪的琴鱼用净水洗净,去除体内杂物;男人们架起大铁锅,煮开满满一大锅水,将盐、糖、茶叶、茴香等调料投入锅中,用旺火烹熬。然后将洗净的琴鱼投入锅里,翻滚几下,立即用竹筛轻轻捞出,晾干后,再用木炭火将鱼烤干烤透。这时,原来洁白而鲜亮的琴鱼,已变成标准的茶褐色,外形卷曲犹如刚炒好的茶叶,散发出一股股诱人的香味。
  琴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茶喝。饮用时,将鱼干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再将开水分2次徐徐倒入。不一会儿,就会看到条条小鱼在杯中游来游去,栩栩如生。此时,茶汤入口则鲜香甘醇、沁人心脾,味似黄山毛峰,又胜六安瓜片,喝完茶汤,再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品尝,肉嫩鲜美,咸中带甘,喝一口满嘴幽香,令人回味无穷。
  据古代医书所载:琴鱼茶味甘,性平无毒,为壮阳补身之佳品,具有补中益气、益肾生津、消暑解渴、利尿等功效。据说,清代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在杭州曾品尝过此茶后,大为赞赏,认为是茶中一绝,指定为进贡御品,亦发出“君不可一日无此茶”的感慨。1930年4月,张大千先生为了给他母亲做七十大寿,专门派人到泾县琴溪购买琴鱼茶,作为寿礼敬献。他母亲寿日这天,张大千亲自烹制此茶,献给前来祝寿的四十多位亲友享用。饮过此茶后,在座亲朋无不交口称赞。

文章关键词
琴鱼
琴鱼茶
琴鱼和琴鱼茶
琴鱼茶传说
a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