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喝茶,以茶会友,二人得趣。朋侣对饮,边啜边聊,逸兴遄飞,畅快淋漓,“忘形到尔汝”,神妙无比。所以,有好茶,都会邀好友共饮。如今请人喝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即可。在古时,请人喝茶的邀请形式,一般是发帖子。 茶帖,集书、信、帖于一身,是好的书法,精的语言,美的帖子。最著名的茶帖,要数苏东坡的《啜茶帖》了,说它著名,是因为它出自苏东坡之手,除了有茶文化价值,还有书法价值与古名家帖价值。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好友道源的一张便条,邀请他来喝茶聊天,原文如下:
道源无事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此帖邀道源“枉顾啜茶”,除了共啜有趣外,尚“有少事须至面白”。因之,只请道源,未请孟坚,称“孟坚必已好安也”—且让他各自休息吧。
东坡爱茶,一生写过不少茶帖,请赵梦得一起喝茶,就有《致赵梦得一札》:“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有好茶非请赵梦得会饮不可,可谓相知。这是东坡先生的饮茶之道:只有配饮佳茗之人才可以分享,否则佳茗也会有意见的。他也不会独自享用,因为他觉得如此佳茗如果不与知己好友共饮,心中会惭愧不已。先生邀其得意门生姜唐佐喝茶,也写过类似的茶帖:“今日雨霁,尤可喜。食已,当取天庆观乳泉泼建茶之精者,念非君莫与共之。”
白居易也写过类似的便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语浅情深,言短味长,深厚的情谊,温暖的情味,两者相近。当然,白居易是相邀喝酒,而苏轼是相邀啜茶。
(二)
苏轼行书《啜茶帖》是流传广泛、受后人追崇的茶帖。从其书法面貌来看,落笔漫不经心,平淡质朴,丰秀雅逸;用墨丰腴,笔触精到,每字各具姿态;大小错落,连绵有致,行间气脉贯穿,风神萧散,带有明显的晋人风韵。通篇而论,笔法精严而不拘束,姿态妍美而不做作,行文内容的轻松随意使得落笔自由挥洒,筋骨在形,神情寓内,短短32字气韵生动,传递出一种法度之上更有自在的适然情绪。这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构陷幸免死罪初贬黄州,“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极度穷愁潦倒,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更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但看《帖》中漫不经心的落笔,通音问、邀啜茶、说起居,以茶事为由沟通友谊,抒怀遣忧。在经历了那烈火冰雪般残酷的打击之后,尽管失望失意,先生终是回归到平静,随缘自适。“江海寄余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先生在去世前两个月,曾以黑色幽默的口吻总结他的后半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先生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为田舍翁”的生活,逍遥游世,随缘放旷,运物自闲,乐天知命,像一阵清风一样自由自在地唱着自己的歌,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
(三)
在我国书法史上,宋代书法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而最能代表宋代书法的是“宋四家”,即“苏、黄、米、蔡”,苏东坡位于“宋四家”之首。先生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却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宋四家”中的黄庭坚倾倒已极,曰:“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先生用笔丰腴跌宕,大度硕美,有海外风涛之势,有天真烂漫之趣,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先生《论书》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即高水平的书法作品都是在作者无意而为的状态中完成的。先生的很多书法都是无意而为之作,笔调自然,无执着之相,《啜茶帖》颇有“无意于佳乃佳尔”之神韵。试读《啜茶帖》试读《啜茶帖》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书写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要成为流芳百世的书法作品,而是为了作品文字内容的本身而去书写的。正因为是在这种无意的状态下,可以摒除一切的杂念,充分地表达情感,笔墨任其自由,心手相忘,从而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因唐太宗的喜爱和推崇,为后人所顶礼膜拜,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在酒后一种悠然惬意、完全忘我的状态下信手书来的,是“无意于佳乃佳”的产物,达到了书法艺术史上的顶峰,以至无法复制。
汉字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最抽象的一门艺术,一点一画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意象。而且,书法是瞬间性的、不可重复的,不像绘画,可以一步步、一遍遍地进行,写字一笔下去,线条质量的好与坏无法覆盖和修改,要想在“无意”中写出来高水平的作品,必须通过“有意”这个阶段才能达到。没有“有意”这个过程,是无法达到“无意于佳”的直指灵性的境界的。只有“有意”这个阶段的付出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到达“无意”的状态。也就是说,“无意于佳”是建立在深厚的书学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和高水平的文艺修养基础之上的。因此,每个书家无不孜孜不倦地临摹古人碑帖,力求掌握传统的技法,学到书法的精华,力求写出浑然天成自然美的书法作品。
2013年9月19日,上海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上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购回苏轼墨迹《功甫帖》。《功甫帖》是苏轼写予友人郭功甫的告别便条,行书,二行九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寥寥9个字就卖出5000多万元!价值如此之高,这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更是苏东坡的魅力。
咨询电话
187373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