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好喝茶,我也是个茶客。茶之于我,不可一日或离,一天要换三次茶叶,一次要泡5、6克茶叶,一个月要泡一斤茶叶,几十年消耗的茶叶已超过体重的几倍了。
初入茶门,受了茶的诱惑,是喝了朋友的茶,他是福鼎人,茶是从他家乡带来的,叫银针(现在叫白毫银针)。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记忆犹新:茶芽银灰,条秀如针,茸毫满披,毫色似银;冲泡时,大部分茶芽悬浮在水面,大约要过5、6分钟时间,茶芽才徐徐下落,芽尖向上,条条挺立,沉至杯底;汤色碧清,浅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爽口。那时,一杯茶要喝一天,经5、6泡还有味道。那清鲜甘爽的味道让我心旷神怡,又如此耐泡,于是我就托他买银针茶。一年又一年,他不厌其烦,年年不间断,真情感谢他,由此泡出了我的茶缘,从此让我与茶结缘。喝茶使我放松自在,自得其乐,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喝上瘾了,放不下了,就越买越多,几元一斤,一年几十元,约一个月工资。
南京东路388号有一爿名气很大的翁隆盛茶叶店,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到外滩办事路过此店,在店外驻足踌躇良久,最终进店,受到经理的热情接待,引我上楼,甫坐定,经理奉茶,说:“狮峰龙井,是清明后几天的。”接过玻璃杯,但见杯中芽芽直立,一旗一枪,绿如碧玉,煞是好看,汤色嫩绿显黄,清澈透亮。轻轻一闻,独特的香气袅袅入鼻,似有兰花豆香又闪烁着几许蜂蜜的甜丝丝感觉。静气抿一口,鲜爽爽,甜丝丝,滑溜溜,缓缓咽下几口,顿觉沁入肺腑,唇齿留香,满口生津,回味隽永,喉咙有说不出的舒服,心中有说不出的愉悦。那感觉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回家我还兴致勃勃地说起那种美妙的感觉,结果被女儿抢白了一通,说我不该为了一杯茶如此掉价,使她没面子,因为翁隆盛茶叶店经理是我女儿男朋友的爸爸。想想我也是个清高之人,但还是挡不住诱惑,为了一杯茶,我就顾不得面子了。其实,面子算什么,为了茶还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有一老者嗜茶成癖,天天茶不离手。抗日战争,兵荒马乱,鬼子扫荡时,老百姓拼命逃命,他逃命不带行李却提把茶壶,鬼子追击,一枪正中他的茶壶。大家都担心他的性命,他却提着一把滴漏着茶水的破壶说:“可惜了这一壶好叶子!”
自那以后,我迷上了龙井茶。好几年,在明后雨前我曾去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梅家坞买茶,那微茫的薄雾,那漫山遍野逶迤起伏的绿色和山野空气中飘逸的茶香,相隔好几十年了还留在记忆中。有一次我在屏风山修养,也去买过龙井茶,还去虎跑喝过茶,体会龙井茶+虎跑水那水甘茶香相得益彰的双绝感觉,一杯茶好几元,感觉很贵。后来,陪外国老友去城隍庙湖心亭(明代嘉靖年间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构筑,已成为老上海的标志之一)喝过龙井茶,是荣雅予经理接待的。湖心亭屹立在碧波粼粼的荷花池中央,镶嵌云石台面的红木圆桌,蛋圆形的红木凳,把盏言欢,逸兴遄飞,荷风徐来,清香拂面,那赏心乐事就不摆了。再后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闸北公园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去过好几次,低俗如我,是去喝茶买茶的。那些年,喝了很多种茶,觉得绿茶还是龙井好。
10年前,去中国著名茶人刘秋萍(襄阳南路500号)那里喝过几次茶,她那里的茶正宗。她曾热情向我推荐老龙井(老茶树龙井),那是传统的珍贵茶树良种,天然有性繁殖,由小茶苗长大,龙井茶最老的品种,学名龙井群体种。很多人并不知道,人们喝到的西湖龙井,即便是正宗的,也只能是“龙井43号”新品种,“龙井43号”是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从龙井群体系列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
如今,龙井茶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爱龙井就像爱美女一样,无法越过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去选择心中的最爱。而真正懂茶的人都晓得老龙井的香气、味道,那是“龙井43号”没法比的。真正懂茶的人最看重的是龙井茶独特的品质风韵,并不迷信明前头茶,不求最早,但求最好,明前龙井几乎全部是早熟品种“龙井43 号”,真正的好茶是雨前的群体种!很多龙井茶的爱好者都认为,只有老龙井(俗称土茶)才能体会得到龙井茶的美妙,对于老龙井的推崇和追随是一辈子的,每年都为能喝上地道的龙井“土茶”而倍感开心。
刘秋萍给我泡的一杯老龙井偏黄,相貌不怎么好看,但喝起来口感很好,就是香醇,回甘很强,大有品头,似品不到尽头。难怪国家礼品茶(俗称贡品)只收龙井群体种!我马上要求称几斤,可刘秋萍笑着说,好茶专送懂茶人,她懂茶的好朋友很多,只答应给我一斤。
回到家中,立即泡茶。打开纸包,有一股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茶叶扁平挺直,形似碗钉,绿中隐黄,色如翠玉。
我用经过静置一昼夜的自来水(鱼眼沸,凉至85℃左右)以中投法在盖碗中冲泡,投茶后先注入少许热水,稍晃润茶后再从碗口边切线方向高冲注水。水唤醒茶,赋予茶芽生命,茶芽在热水中逐渐苏醒,舒展婀娜的身姿,尖尖的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似旗。有的茶芽斜依在碗底,如春兰初绽,有的茶芽亭亭玉立,像佳人入浴。
水滋润了茶,茶因水而重生,茶丰富了水,给水染上了生命的绿色,使人想起山野的早春。随着淡烟轻起,幽幽袅袅,香气氤氲,弥漫鼻端,感觉鲜嫩清高,雅而不俗,浓而不浊,闻不够,入肺腑,心境也变得青翠碧绿。
碗盖斜扣碗口,使碗盖一侧高出碗口有缝隙,过2~3分钟后,茶汤温度约在50-60℃开始品尝。入口,清香鲜醇,咽下,甘爽生津,喉咙有回甜,呼吸之间,感觉有香气在口中缭绕,宛如油煎蚕豆瓣香,又似兰香,若兰而胜于兰,较之国兰幽香,茶香更浓郁,芳味绝伦,快活自省!
个中滋味,口不能言,使人想起明代风流才子屠隆的《龙井茶》诗句:“一漱如饮甘露液,啜处泠泠馨齿牙。”清代茶人陆次云在其《湖堧杂记》中说得更加透彻,入木三分:“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瀹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他说,龙井茶虽“啜之淡然”,但“有一种太和之气”,还说这种“无味之味”,才是茶的真味,茶味是人间“至味”。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喝茶不仅仅在于喝入口中的滋味,而更在于期间的过程,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茶的采摘、炒制、存放和冲泡的一系列过程,才决定了最终入口的微妙滋味。
比如采摘,“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这些话都是指龙井茶采摘很考究,“骑火”指采茶的时限,即清明的前后几天。每天或隔天采,采摘的鲜叶必须达到“嫩、匀、净、鲜”的要求。
据传,黄毛丫头茶(即极品龙井茶)是处女在带露的早晨用双唇含下的,以免指甲在茶叶上形成掐痕,也防止手上的温度过高,使得茶叶变色变味。含下的茶叶置胸前衣兜中,用体温将茶叶上的水气烘干。这样采下来的茶叶,才能有完美的品相和清新的香味。而龙井茶之所以能有那种独特的兰香,据说是因为处女胸口的乳香沁入茶叶所致。这些传说寄托了人们对龙井茶的美好向往。
又如炒制,技艺精绝。龙井茶的品质固然与鲜叶原料有关,但茶叶的色、香、味、形等外形内质都是在制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全凭一双手根据锅温变化、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在热锅内靠手感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锅分青锅、辉锅,青锅是基础,辉锅是关键,其间不经揉捻。手法有十种,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交替运用,有机配合,不断变化,环环相扣,茶不离锅,手不离茶,嫩芽在掌纹间舞蹈。在《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规程(DB3301/T 121)中有严格规定,三年青锅,五年辉锅,熟练挥洒,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茶叶标准(DB3301/T 005)规定,西湖龙井茶共分5级:精品、特级、1-3级,由于技艺水平有高低,“十大手法”的经典工艺因人而异,不同人用同样的鲜叶炒制出来的龙井茶品质差异也很大,可能会相差一、两个级。
再如存放,茶叶是至清至洁的尤物,很娇气,难侍候,怕湿、怕热、怕光、怕氧、怕异味,存放应特别注意保持防潮、低温、避光、密封,不能和任何别的有气味的物品放在一起。在干燥的冬眠状态下,她会像睡美人一般长久地等待王子的一吻而苏醒。而保管稍有疏忽,很快就会陈化变质,失去鲜爽,不堪饮用,就像过早嫁人的童养媳一样,永远失去了青春焕发的那一天。
我与龙井茶有不解之缘,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年年春夏都要泡掉好几斤龙井。人生原本是快乐自在的,真不知世间的功利纷争,权位争夺,是是非非,勾心斗角,最后又是为了什么,还不如泡一杯龙井来得快活自在。现在我手边就泡着一杯龙井,那茶香正在轻轻地飘呢。
茶之为饮,静气安神,闲情怡性,在凡尘俗世中保持一份悠然心境,是为清福。吾老世味薄,已然无他求,只需一杯茶。龙井,是井名、寺名,又是村名、茶名、茶树种名,龙井茶集五龙于一体,内涵丰富,曾被清代乾隆皇帝赐封为“御茶”,独步天下,她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龙井佳人,真香袭人,色压群芳,味冠六清。让龙井茶的太和之气,沁入我们的肺腑,澡雪我们的心灵,让龙井茶无味的至味,润泽我们的心性,陶冶我们的性灵,使我们的日子在一杯茶里打发得舒泰畅适,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健康又快乐,使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
咨询电话
187373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