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春の茶博客
扫描关注初入春の茶博客

商务咨询微信

ad

别人倒茶时用「手指敲桌」表示谢意跟乾隆有关?

初入春の茶博客2018-03-30茶余饭后 6854

  进到中菜馆子或港式茶楼,跑不掉要先上一壶茶来润润喉。 而你或许看过这样的场景,同时也曾为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为什么我们给许多长辈倒茶斟酒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用手指敲桌,来表示谢意咧?
  网路时代,任何疑难杂症,拜请Google大神总能快速求解,而有求必应的大神,通常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像是用手叩桌子的这个问题,只要随便打两个关键字「饮茶」、「敲桌」,洋洋洒洒便有几十页搜寻结果在那儿了。
  而如果你也曾上网找过这件事情的答案,你应该会发现「叩手礼」的由来,每个网页给的解答,几乎都长得差不多。 故事大抵是这么说的:
  传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某次跟他的一众臣子换上了便服,低调地出访民间,君臣一行就这么进到了餐馆吃饭。 这些个朝廷命官跟皇帝同桌,本已是惶恐万分。 没想到乾隆爷兴致一来,竟执了茶壶,给他的一众爱卿斟起了茶。
  乾隆的动作一派轻松,可他的臣子们全都吓破了胆──万岁爷亲自给你倒茶啊啊啊~~~这种有逆伦常、折寿折到下辈子去的事情,大伙儿可万万受不起,却又不好在外头集体下跪、谢主隆恩,免得暴露了皇上行踪。 眼看着皇帝老爷拿着茶壶,一杯斟过一杯,臣子们虽然唯唯称谢,却全都吓到冷汗直流,膀胱酸软,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没个主意。
  这时候,一个大臣的脑袋上头亮起了灯泡。 只见乾隆的茶壶指向他的茶杯时,他老兄忽然就用食中二指,敲了几下桌子。 其余同僚有领会到意思的,也纷纷仿效他的办法。 于是一伙人在餐桌上叩叩叩叩,敲得响亮,却把一个万岁爷也给敲糊涂了。
  事后,乾隆皇帝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些家伙是用手指在给他行礼:两根手指是下跪的意思,敲桌则是「叩手」,也就是「叩首」──挖靠,亏你想得出来! 在古代当官,真是一门讲求机灵的学问啊!
  一、
  上面这个故事有多种变体,情节各有巧妙不同。 比如说乾隆爷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帮人家倒茶、跟他同桌吃饭的人是太监或者知府、敲桌的手指是哪几根、桌子要敲几下……等等。 见多了其实也就不奇怪,像这样的民间传说,总是会随着时间过去,不断地自我变化。
  不过,所有这些故事的结尾,倒是差不了多少──由于「叩手礼」的点子实在是太有创意了,这个办法于是在中国南方流行开来,成了寻常百姓的茶桌礼仪。 在网路上,不管我们怎么翻查「叩手礼」的源起,答案几乎全都指向这个「乾隆下江南」的有趣故事──好啦,该说的都说完了,收工回家洗洗睡啰! 电影里的历史角落,咱们下~次~再~~~~~
  ──等一下! 你不觉得哪里怪怪的吗?
  是的! 相信各位金田一与柯南都已经突破了盲点:既然「叩手礼」的用意是在给皇上保密,那这事儿为什么又会流传到民间去咧? 这意思不就是说,当那些大臣们给乾隆敲桌子的时候,旁边的小老百姓根本都知道这群人的来头跟底细吗? 那样的话,万岁爷还微服出巡个屁啊!
  再说吧,故事里面的江南民众,学习这种礼仪的动机,好像也颇为奇怪:用手敲桌如果代表了跪拜大礼,那大家跪来跪去是干什么来着? 没事干嘛要把给你倒茶的家伙认作皇上咧? 这等颠倒伦常的事情,不会引来议论或恐慌吗? 仔细想想,这道理好像是讲不大通啊!
  而且啊,上述「叩手礼」的解释既然源出于一个民间传说,它的可信度自然也跟这些传说同样地扑朔迷离。 进一步来看,这整个故事的基础,其实建立在乾隆的「微服出巡」上头。 这样说来,我们首先应该确定的是:乾隆真的在南巡期间,干过「微服出巡」这样的事情吗?
  答案是不知道(被揍)……等一下! 搞历史研究又不是在观落阴,我们怎么知道古人是哪一天抠了鼻屎放了屁。 要是乾隆爷真的想跟平民百姓一样去逛Costco或汤姆熊,并且为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理由,动用权力把这些活动的纪录给删得一干二净(实际上他们也很可能有这么做的空间)[1],那么除非发明了时光机,我们恐怕永远没法知道史册背后,被皇帝完美掩盖的那些事情。
  虽然如此,历史研究的硬道理,仍旧是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而从现有的各种证据来看,乾隆曾经易服出访民间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 你知道:乾隆的官方日记(亦即所谓的「起居注」)以及有关的档案纪录,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算是保存得相当完整的。 但在所有这些史料当中,我们实在没法找到他曾经「微服出巡」的任何记载。
  官方的资料不见纪录,倒也不等于没有这件事。 举个例子:被许多史家认为确曾微服招ㄐ……不对,微服出巡的同治皇帝,虽然在官修史书与档案纪录里面找不到他易服出访民间的描述,但同治朝的大臣却曾谈到他因为「微行」而被劝谏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同治的微服故事,至少有明确的线索可循,但乾隆「微服出巡」的传说,却没法找到任何佐证。 所以,我们也很难将这样的传闻,采认为信实的历史。
  再者,民间传说虽然可能反映出不同面向的历史事实,但有些故事本身的可信度实在是很低。 如果这些传说还牵涉到乾隆皇帝,那可信度更是低到破表──这是因为有关乾隆的乡野奇谭多到一个爆炸,几十年前甚至还有人把这些素材搜集起来,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就叫《乾隆的传说》。 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微服出巡的各种唬烂事迹,包括:
  打扮成进京赴试的考生,试卷被评选为该届全国联考第四名,乾隆因为没有考第一名而觉得崩溃,回宫以后竟还跑去给主考官找麻烦。
  打扮成田侨仔跑进民间当铺,结果被人家敲诈而觉得崩溃,乾隆回宫以后恼羞成怒,竟下令把该当铺老板给宰了。
  打扮成画家、书法家、算命先生、媒人、大色胚……族繁不及备载。
  卖闹啊,把所有这些传说集合起来,乾隆根本整天都在打混,不管是秋菊打官司还是秋香打唐伯虎 ,他都能够参上一咖,还哪来的时间去批奏折啊? 总而言之,许许多多的乾隆故事,都跟铃木一朗三打数五安打的传说一样,很有趣但是很难让人相信,敬请读者老爷们谨慎提防。
  实际上不只乾隆,清代皇帝「微服出巡」的传说,真是多到一个不行,有些传说什至连改编的事实基础都找不太到。 比方说,从没来过台湾的嘉庆,不就硬是被搞出一个「 嘉庆君游台湾 」的故事吗? 实际来看,清代刚好赶上了民间文学的发展鼎盛,而康熙、乾隆两朝的频繁南巡,又拉近了天子与百姓的物理距离,启发出各种想像。 大概因为这样,天桥底下的说书人特别喜欢拿万岁爷的南巡来编故事,也才有了「叩手礼」的奇妙传说吧!
  二、
  好啦,是该回过头来讲「叩手礼」的时候了。 既然乾隆皇帝的「微服出巡」传说不什可信,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解释这种礼仪的起源呢?
  其实,有些民俗文化学者,曾经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例如中国学者徐杰舜所主编的《汉族民间风俗》就指出:叩手礼应当反映了中国古代饮宴时候的「击节」习惯。
  「击节」这样的事情,背过白居易〈琵琶行〉的同学,应该都有点印象:「钿头云篦击节碎」嘛! 长安城的富二代,拿着Tiffany跟Cartier的发簪,叮叮当当乱敲一通,敲到烂掉也在所不惜,只为了给琵琶女打节拍,这就是「击节」了。
  〈琵琶行〉的「击节」好像不容易想像,这里有个生动一点的例子……
  《汉族民间风俗》举出来的这个理论是说:唐宋时候的饮宴风气,斟酒一轮就要唱一首歌,听歌的人们则要给唱歌的人「击节」助兴。 啊要是这些酒客没有自备打拍子的东西(例如「红牙」,一种檀木做的拍板),那么用手指头敲敲桌子,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后来,斟酒就要唱歌的宴饮文化慢慢式微,但「击节」这个习惯却被保存了下来,并且同样用来给人家表示赞赏、感谢,这就是「叩手礼」的由来啦! [2]
  这个理论说不说得通呢? 这里,我们可以帮忙找点文献证据,来给它做点补强与延伸。 首先:大儒朱熹的《小学集注》曾经提到,「击节」在他那个时代,被一些人认为是「击手指节」,这说明了在宋代,许多人「击节」的时候,确实是用上了手指头的。
  击节同时是敲桌子的。 在明清两代的文人文集里头,「抚几击节」(这里的「抚」跟常说的「抚掌」一样,都是拍击的意思)、「拍案击节」,都是常见的说法。 再者,清代有个叫储大文的文人,还曾明确地将「手指挛曲」与「按拍而击节」连结在一起。 这样看来,古人用手指「击节」的样态,的确有可能相近于我们今天在茶桌上叩手的动作。 [3]
  现代中文里面,大家常常说「击节叫好」,但很少有人在叫好的同时,真的知道该怎么「击节」。 不过,「击节」在古代,倒是很常见的举动。 只要高兴起来,这些读书人不管什么理由都能敲打几个拍子,借以表达他们的欢欣愉悦。 比方说吧,明代一个叫张纬的文人,文采很不错,老师看了他的文章,总不免要「击指节叹赏」。 另一个知识份子叫方应祥,他老兄说有个画家画他的肖像,相似度实在一百趴,旁边的一干人等也都「击节」赞叹说「好像啊!」[4]
  而在文人宴饮时候的诗文唱和,「击节」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样的动作或许成了一种值得效仿的、代表「雅」的文化习惯。 后来,餐桌上吟诗唱歌的风气消褪了,但在这个场合里面普遍流行的「击节」习惯,则可能保存了下来,并且被赋予新的意义。
  不过,「叩手礼」源自「击节」的这个理论,大概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它没法解释以手叩桌、答谢人家倒茶斟酒的这个动作,为什么仅仅流行在中国南方(现在你可能在中国北方也会看到这样的举动,但这是后来的流行,实际上更早一点的时候,「叩手礼」被北方人认为是粗俗的行为[5]),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 而我们可能不容易证明:「击节」在早期,也是比较局限于中国南方的文化习惯。
  无论如何,「击节」之于「叩手礼」的这个解释,虽然不见得完满,但总是比糊里糊涂地推到乾隆头上要好一些。 当然,这也不是说真实历史里面,乾隆的微服出巡毫无可能,只是在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以前,我们只能先找一个比较有道理的说法,来满足自身的理性。
  敲桌子这档事,在不同文化里头也代表着不同意义。 欧美许多地方,” knock on wood ”说的是向木头里的神灵借个好运,或者在听闻了不吉利的坏事以后把厄运赶走。 著名的美国电视剧集《纸牌屋》里面,凯文史贝西所饰演的老狐狸法兰克,也曾经用类似的理由来解释他敲桌子的动作。 [6] 另外在德国、奥地利的许多地方,敲桌子则是在演说场合里面,听众向讲者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哪怕是敲敲桌子这样的小动作,我们日常生活里任何一种共同的行为或习惯,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必然有成因、有脉络、有其历史可寻。 并不总是运气很好的,人们能够搞清楚那是怎么一回事。 但只要把握一点微小的线索,我们就拥有了一些关于自己的,可以继续往下说的故事。
  茶桌上敲桌子的故事,就到这里告一段落啦! 电影里的历史角落……呃根本没讲到电影啊不管啦,总之咱们下~次~再~见~~~

文章关键词
喝茶
敲桌
叩手礼
乾隆
ad
发表评论